申报书  主持人简介  项目简况  项目支撑  项目目标  项目计划  项目推广效果  荣誉奖励  学生荣誉  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掠影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人才实践
人才实践
申报书

 

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称    基于“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项目主要负责人    苏孜

           13099228904

推荐单位及盖章    兰州财经大学

          2019        5      16  

 

项目类别     A、教学改革   B、教学管理  C、综合改革   D、其他项目

项目编号    □□□□□□

 

 

 

甘肃省教育厅


 

 

填写说明

 

一、申请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

二、申请书为A4幅面,于左侧装订,由所在学校审查和签署意见后于527日前报送高教处。

三、“项目编号”由省教育厅统一编写。

四、在“学校推荐意见”一栏中,应明确该项目对学科专业发展的贡献以及学校在人员、时间、条件、政策等方面的保证措施和对配套经费的意见。

 


一、项目简表

 

项目简况

项目名称

基于“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项目类别

教学改革

拟培育成果等级

A、省一等奖

姓名

苏孜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6907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教授/院长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硕士/中国

联系电话

13099228904

电子邮箱

2466310183@qq.com

通讯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12办公室

课 程 名 称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学时

2016-2017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专业核心课

研究生

2

2017-2018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专业核心课

研究生

2

2018-2019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专业核心课

研究生

2

2017-2018

管理会计

专业核心课

本科生

3

2018-2019

财务分析

专业核心课

本科生

2

主要教学研究与获奖情况(含项目参与人员)

 

项目名称

主持人(本人排名)

立项时间

结项时间

获奖情况及时间

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巴建坤

2苏孜)

20115

201111

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学成果奖《成人高等教育中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践》

苏孜

20033

20051

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0055

兰州财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财经类院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苏孜

201610

20175

兰州财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11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双引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

刘选

20137

20155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

刘选

20144

201810

“互联网+税务”背景下税收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李永海

201712

20185

项目组成员⌒不含负责人)

总人数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10

8

1

1

0

4

3

出生

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工 作 单 位

主要研究

领域

项目中的分工

签 字

张文斌

198610

讲师

兰州财经大学

房地产经济

项目

执笔

刘选

19654

副教授

兰州财经大学

公共政策

项目

策划

韩作珍

197512

副教授

兰州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与应用伦理学

统筹协调负责公事系

李永海

198009

副教授

兰州财经大学

财税理论与政策

统筹协调负责财税系

王宗永

198408

副教授

兰州财经大学

城镇化发展

统筹协调负责房地产系

王明霞

197312

副教授

兰州财经大学

社会学理论与社会保障

外联

协调

何云鹏

199107

助教

兰州财经大学

财税理论与政策

授课及资料

管理

李荣

197803

高级工程师

兰州天正中广集团

房地产人力资源管理

基地

协建

王伟

197506

高级工程师

兰州中瑞房地产咨询估价有限公司

房地产估价咨询

基地

协建

二、立项依据

 

1.项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

2.与本项目相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经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3.学校已具有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项目对学科专业发展的贡献,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或说明),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1 项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

1.1 项目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产学研用合作模式获得了较快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强调“完善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改革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些都反映了“知行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复合型应用型的优秀人才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为了响应全国教育大会“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贯彻落实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四个回归”的基本精神,深化高等学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项目以兰州财经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财税类专业、公共管理类专业等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以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例,研究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及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也为同类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2 现状分析

当今,国内本科院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四大类:第1类,重基础、宽口径。即注重厚基础知识、强调完整的课程系统,但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口径较宽。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分别占比为46%43%。第2类,重基础,窄口径。即重视基础课程、强调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口径较窄。如同济大学,专业基础课程占52%。第3类,重实践,宽口径。即在课程设置方面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重视实践能力,就业口径较宽。如清华大学,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各占43%,而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173。第4类,重实践,窄口径。即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系统和完善,但注重实践,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口径较窄。如天津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占比为36%,设置了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等特色课程。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起始于1984年兰州商学院财金系财政学专业。20079月,学校将原财政金融学院的财政学、税务专业和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合并成立了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财政学、税收学、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房地产开发与管理5个本科专业以及财政学、税务(MT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财政学和税收学是学校传统优势专业和甘肃省重点学科,并于2017年入选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A类),税收学是省级特色专业,公共管理是省级重点学科。学院分别设置了财政学、税收学、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五个教学系,设立了地方财税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心、实践教学中心等4个教辅机构,建立了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甘肃基地。

2 与本项目相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经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2.1 与本项目相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

2.1.1 探索开展了有效的校企合作,建立了覆盖全院各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先后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有十余家,甘肃省社会保险管理局、兰州市国税局、兰州天正中广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是学院最早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院培养了大量人才。类似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还有甘肃省税务师协会下属的多家税务师事务所、兰州中瑞房地产咨询估价有限公司、兰州中信房地产评估事务有限公司、甘肃易居房产代理有限公司、兰州昌佳数码测绘有限公司、甘肃普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通过实习,学院各专业就业率稳步提升。

2.1.2 广泛开展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了特色品牌活动,积累了宝贵工作经验

除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外,学院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如,学院在2008年成立了公共管理协会与“黄土魂”公益组织协会,协会坚持“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先后成功举办了“黄土魂”公益活动、“担当者行动(对外支教)”、“八校联谊”等品牌活动,为我院学生展示自己、促进各部门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其中“黄土魂”爱心捐助活动是我院长期坚持的品牌活动,至今已经九年,在这九年里我们捐助了很多希望小学,为他们送去书本、冬衣、学习用品等,每年筹集善款物资达三万余元,此活动得到了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院的“黄土魂”公益活动被评为学校的重点特色活动。20145月,学院成立了房地产研习学会。201712月,学院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研习会”,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思想在学院的学习和研究。学院通过为学生的专业学习社团提供咨询、协助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独立任事能力以及探索研究能力,促使学生在组织、策划、运行团队事务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协会平台,开展信息和数据采集、模型制作、市场分析以及组织专业实习报告交流会、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形成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平台,效果显著。尤其房地产研习学会成立后,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双引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的引领下,专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发展,紧密围绕本专业开展了许多实践调研活动,同时创办了《兰商房地产学刊》、《兰商房地产报刊》(后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房地产学刊、报刊),在全校范围内颇具影响力。各类社团和专业杂志的创办,成为学院推进产学研用理念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通过第二课堂的积极开展和长期积淀,为本项目相关教学改革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2.1.3 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实验课程,为教学改革工作积累了经验

截止目前学院开设的专业实验课程有6门,包括《财税信息化实验》、《财税综合模拟实验》、《电子政务实验》、《工程识图与制作实验》、《房地产开发管理沙盘实验》和《社会保险实验》,这些实验课程的开设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1.4 学院建立了实践教学研究中心,为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学院专门建立了实践教学研究中心,并成立了实习实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策划实习基地的建设,组织实践教学环节,编写实习实训手册,安排专业实习实训导师,实践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负责联络实习实训基地的相关领导,安排实习学生的入住、实习与管理等事宜。以实习实训为抓手的实践教学取得显著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就业率也有明显的上升,尤其是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拥有较高的就业率,在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名列前茅。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专业任课教师的鼓励下,加强与第三方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税务师、房地产策划师、房地产分析师、房地产估价师等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和服务,截至20195月,已有近150人成功考取房地产策划师和房地产分析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2.1.5 学院领导组织了许多专业赛事,为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竞赛经验

学院大力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以及全国性的专业大赛和职业能力竞赛,展示学生的专业水平,以比赛和训练促进教学改革,激发师生创新意识,检验教学效果,锻炼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尤其是推动专业教育教学的改进、专业建设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的改革等。近三年获得省级优秀实践团队及甘肃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奖各1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科技竞赛二等奖2项,全国青少年语文知识竞赛暨周有光杯中华文化状元国际选拔大赛三等奖1项,第一届“燕园杯”百校百题应用型创新课题大赛(财税领域)优胜奖2项,第九届房地产策划大赛三等奖3项,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暨首届投资分析案例大赛三等奖等,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三等奖1项,第一届“衡信杯”全国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分析大赛二等奖等。通过此类大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业务实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竞赛能力。

2.2 已经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20155月主持完成兰州商学院第一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双引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20137~20155月);

201512月主持完成兰州财经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培养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多学科融合教育研究”(201312~201512月);

201810月主持完成兰州商学院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20144~201810月);

20187月正在进行兰州财经大学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财政学、税收学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项目的建设(20187~至今);

20195月正在进行兰州财经大学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公共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项目的建设(20154~至今)。

3 学校已具有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项目对学科专业发展的贡献,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

3.1 学校已具有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兰州财经大学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正式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22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56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54人,引进项目博士20人、岗位博士267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人选、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高校“飞天学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30余人(次)。现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精品课程31门、本科专业58个,其中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专业等3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等16个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税收学、财政学等24个专业是甘肃省“一本”招生专业;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经过67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点,法学、文学、工学、理学、艺术学多学科协调发展,构筑起了一个能够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秉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以“商务实践”和“陇情认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五年来,承担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7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省级创新创业改革项目7项,省级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6项;获得省级首批“众创空间”1个,绩效评估等次为优秀;获得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慕课2门;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3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获得第一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1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及学术科技类竞赛奖励700余项,省级以上团学类表彰奖励1000余项。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和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等“三大平台”建设,依托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人才优势,形成了以政府决策咨询、现代商贸流通、文化产业发展、地方法制建设为主的特色研究方向和融入发展、智力支撑、协同创新的服务路径,分别进行基地建设,进行校企合作,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2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项,甘肃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3项;获得国家专利13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99篇,出版专著、教材132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4项,其中全国统计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一等奖1项。

3.2 项目对学科专业发展的贡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中特别强调了推动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本项目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行动学习工具相结合,驱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的,以培养胜任财税及公共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有利于学科和专业发展。

本项目利用云教学平台产生的教学行为、学习行为等大量数据可以支持教学管理信息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进而推动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的可视化、精细化管理,为学院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院的教学运行进入良性循环。

3.3 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

学校有成熟的规章制度,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学校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组织管理、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提高了该教学项目的实施效果。本项目在实施培育过程中,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给予了高度重视,财税及公共管理学院和信息中心对本项目研究中的教学研究、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多媒体制作和教学视频的录制以及教学资料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对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建设有长远的规划,近年来相继制定了以下制度规定,以确保项目运行的使用管理与保障:(1)《兰州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激励办法(试行)》;(2)《兰州财经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办法》;(3)《兰州财经大学本科教学奖励实施办法》;(4)《兰州财经大学教学成果评选和奖励办法》;(5)《兰州财经大学本科生课堂教学管理办法》;(6)《兰州财经大学课堂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试行)》;(7)《兰州财经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办法》;(8)《兰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修订)》;(9)《兰州财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遴选办法》。


三、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

1 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 具体改革内容

1.1.1 构建“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项目基于东方智慧“知行观”和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理论,立足于兰州财经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财税类专业、公共管理类专业等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以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例,紧紧围绕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目标,努力探索构建双导师(学校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双引擎(学校和基地两个教育教学发展的驱动系统)、双证(毕业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多元综合能力(专业理论能力、业务实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详见图1

1 “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1.1.2 凝练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目标”

检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唯一标准在于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学院始终瞄准行业及其管理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制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与行业主管部门、业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延聘本专业的优秀专家与本行业的卓越企业高管与我们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讨论教学计划,面向学生开展讲座,指导学生实习与就业,辅导论文,参与我们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凝练出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目标”。

1.1.3 倡导和实施教学环节的“双导师”制

一是整合学校与相关专业理论课教师,形成精干的专业理论课教师队伍,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专业理论功底,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方法和专业技巧;二是通过建立和稳定教学实践实训基地,聘请教学实践实训基地(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的中高层官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实现实践教学环节的“双导师”制。

1.1.4 打造人才培养的“双引擎”

构建新的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及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包括实践教学体系:校内课程实习、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课外职业能力培养:各种国内外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取、职业技能的训练,各种接待活动的参与、企业家讲座,各种学生专题活动的策划、组织与管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等以及未来职场中的职位职级(从科员到高管)能力养成的了解与实训。两个体系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1.1.5 督促学生成为“双证”人才

为了更好实现充分就业,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我们转变观念,开放办学,将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统一起来考虑专业理论与职业能力的融合发展。一是指代表专业理论及其应用水平的毕业证书,二是指代表职业能力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能力水平考试培训,成为“双证”人才。

1.1.6 培养学生具备“多元综合能力”

产学研用理念指导下的“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不仅需要学校作为主导力量,更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的介入与支持。实现其核心目标,需要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借助产学研用联盟等平台,大力培育学生的专业竞赛竞技能力;利用学生社团和专业杂志,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性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实习基地不断推进双引擎两轮驱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促使学生成为双证人才,通过挖掘、激发、实践、提升、证明等来全力打造学生的多元综合能力

1.2 改革目标

1.2.1 构建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从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路径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努力构建“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2.2 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2.3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生根

围绕“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两年的创新实践,使此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落到实践,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生根。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拟解决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形式化问题

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仅被视作理论教学的一种延续与验证、补充与完善,其规划、过程、内容流于形式,“知”“行”脱节,“理论素养”等同于“实践创新能力”,致使学生在职场上缺乏竞争优势。本项目所构建的“1222+”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实操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2 拟解决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问题

目前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教育理念之下为拓宽专业口径,匹配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导致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与重复建设。本项目紧紧围绕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目标,努力探索双师双引擎双引擎两轮驱动模式,借助“产学研用联盟”平台,打造具备双证多元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能力的差异化和特色化。

1.3.3 拟解决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单一化的问题

目前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人才培养路径相对单一,渠道狭窄。本项目在产学研用平台上构建了“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多渠道支持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

2 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

20193-20195月,修订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95-20197月,研究制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金种子”班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

20197-20199月,在巩固原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聘请教学实践实训基地(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的中高层官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落实“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双导师”制;

20199-201912月,构建新的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及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打造人才培养的“双引擎”;

20201-20206月,梳理学院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建立人才培养的“双证”培养机制;

20207-202012月,逐项对标落实“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并总结提炼普适性模式,以期推而广之。

20211-20215月,召开专家论证会,听取专家意见建议,修改完善项目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四、项目的推广应用效果

 

1.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完成时间、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

2.本项目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

1 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完成时间、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

2020年,在构建落实“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稳步提升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使初次就业率达80%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60%以上;

2021年,实践形成基于“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争取申报2021年甘肃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2年,在总结申报经验的基础上,争取申报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 本项目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

2.1 树立理念创新

以产、学、研、用的全息式人才培养理念为引领,将实践教学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培养“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用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综合系统工程,在产学研用全息式人才培养理念引领下,把传统的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高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科研实践相结合,来确定直接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设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创新、探索与实践,建立与财税、公管类专业密切相关的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革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全息式培养模式。

2.2 挖掘渠道途径

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社会机构、政府部门、产学研用联盟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资源和机构平台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的渠道途径,在人才培养中开创了将实践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人才培养途径,从而克服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弊端,促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事业中能够依靠理论驱动实务,使得实务更加科学专业;同时依靠实务驱动理论,促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创新和突破。

2.3 讲求方法机制

将实习实训基地企业的开发、生产、销售与学校的理论教学、学生在企业基地的实岗应用实践与横向应用型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极大推动教师的科研与企业实务的衔接,一方面激发师生科研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组建专家团队为基地企业员工提供理论培训;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任务的同时,也带着自己的毕业论文进入企业实习实训,能够更具针对性地从实际岗位和工作中收集一手资料和数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注重监控评价

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实验实习能力、业务实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内兄弟院校建设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方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革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创新实践教学方式为抓手,以完善条件及政策措施为保障,进而确立需求导向、思维创新、素质拓展、多元核能的人才培养方向。这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高度契合,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提供更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五、项目经费预算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含配套经费)

经费预算依据及理由

(元)

1

劳务费

网页制作、维护信息化平台建设等

15 000

2

差旅费

调研、学术交流等学习考察

20 000

3

设备费

购买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及支付运输费用等

20 000

4

打印费

打印、复印相关资料

10 000

5

办公用品

购买文件夹、档案盒、笔等办公材料

8 000

6

其他支出

资料费、专用通讯费和文献检索费等

7 000

以上预算经费合计(元)

80 000

年度预算

经费开支科目

(含配套经费)

经费预算依据及理由

(元)

第一年

设备费、劳务费、办公用品及其他支出

调研、学术交流等学习考察;网页制作、维护信息化平台建设等;购买笔记本电脑等耗材和办公材料。

50 000

第二年

劳务费、打印费及其他支出

网页制作、维护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打印、复印相关资料;资料费、专用通讯费和文献检索费等

30 000

其它经费来源

 

 

 

 

 

 

 

 

 

 

 

 

 

 

 

 

 

 

 

 

 

 

 

 

 

 

 

 

 

 

 

六、推荐、审查意见

 

 

 

 

 

 

 

 

推荐单位盖章 

 

意见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盖章 

 


 

2019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汇总表

 

推荐单位(盖章)填报日期: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负责人

项目类别

主要完成单位

学校专栏网址

1

基于“知行融合”的“122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苏孜

教学改革

兰州财经大学

http://tpa.lzufe.edu.cn/jxgz/zlgc/jxcg/rcsj.htm

 

人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