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规章制度  党的建设  师资队伍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科学研究  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学院新闻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基地联席会议暨“新时代财税改革与收入分配”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

2018年07月18日 08:58  点击:[]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基地联席会议暨“新时代财税改革与收入分配”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

2018年7月14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主办,我校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基地联席会议暨“新时代财税改革与收入分配”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海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安徽财经大学、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广西财政厅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我校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师生等50余人参加,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3篇。会议开幕式由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苏孜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我校党委副书记王亦达代表学校对远道而来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甘肃的风土人情和我校的发展历史及所取得的成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张克中教授代表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对会务组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并表示此次会议为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各基地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

 

大会发言的第一阶段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张克中教授主持。首先是青海大学张宏岩教授带来的“财税视角下的青海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容分析”,张教授提到中等收入群体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扩大内需、等发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扩大成为实现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青海省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大,受教育程度较低,产业、职业分布不合理,所以青海应充分运用税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广东财经大学庞磊教授分享了“关于财税大数据的思考”。庞教授通过近期崔永元爆料明星天价合同和阴阳合同事件谈及我国逃避税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希望各地税务局加强监督和管理的政策建议。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文小才教授带来了“新时代中产收入陷阱下的财税问题分析”。他认为“中产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我国应重视发展的公平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广西自治区财政厅科研所张俊军主任就“对新时代背景下财税改革的看法”做了精彩讲解,张主任谈到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向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成为全面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新动力。

我校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甘肃基地常向东主任带来了“关于收入及收入分配的几点思考”。常教授提出收入均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我们要改革并完善现有的分配制度、进一步改进完善其他收入分配制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做好财富的再分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孙群力副主任带来“中国居民财富分配不公与不平等”。孙教授谈到我国财富分配不公的原因有: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不平等竞争,收入再分配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及地域差别的存在,并就2017年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我国居民的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问题。

大会发言的第二阶段由我校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向东教授主持。广西财经学院蓝相洁副教授带来“中国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城乡非均等性的实证研究”,蓝教授谈到地区之间的医疗卫生支出非均等性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的,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存在很大差距,通过实证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医疗卫生支出不均等、收入不均等和政府预算赤字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万欣博士分享了“转移支付的政治资源诅咒”。万博士讲到“政治资源诅咒”阻碍了政治进程和质量,导致选拔的官员质量下降,腐败加剧,并指出转移支付政策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性支出水平没有正效应。

安徽财经大学周艳副教授对“税收促进贫困治理的政策分析:路径、效果和创新”做了详尽阐述,提到扶贫路径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分配公平及普惠性支农税收政策等。

我校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李永海副教授带来“隐性经济对税收流失的影响机理及规模测算”的演讲。他提到隐性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是逃避政府管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流失,并对隐性经济的可税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应提高政府综合治理能力、降低宏观税收负担及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下午,大会发言的第三阶段由我校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李永海副教授主持。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高芙蓉副教授带来“低保贫困户多维贫困测度研究”的报告。高教授基于河南省31个贫困县233个贫困村5898户低保贫困户的核查数据,使用A-F多维贫困指数方法得出:教育程度是发生贫困率最高的一个维度,收入维度第二,耐用消费品第三,健康状况第四,人均房屋建筑面积第五。

广东财经大学张方博士带来“中国区域收入空间依赖演化趋势研究”。张老师谈到中国区域收入空间依赖由增强趋势转为减弱趋势,即经济地理因素对区域收入的影响减弱。

广东财经大学陈超阳博士分享了“经济效率与公平分配真的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吗?”,陈博士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得出:技术效率可以作为实现公平与效率双重目的的有力抓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谢鹏博士带来“土地征用:致富机遇还是贫困陷阱?—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运用双重差分法,谢博士得出结论:土地征用使农户房产现值增加,从而增加家庭财富,但土地征用诱发被征地农户减少劳动时间,进而减少工资薪金收入。研究结论意味着地方政府应持续关注被征地农户家庭收入动态变化,并构建长效机制提高被征地农户家庭收入。

我校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庆教授对“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努力创建美好新时代”做了详尽阐述,王教授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积极因素:第一,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第二,宏观经济增长稳定;第三,开放度进一步增强。

我校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吴仕超带来“直接税,税收公平与居民幸福感”。吴仕超同学讲到税收与居民幸福感正相关,因为税收增强了公共服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可获得幸福感。

会议自由讨论阶段由我校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税收学系主任王彦平副教授主持,大家就新时代财税改革与收入分配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议最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孙群力教授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他谈到和往年相比,此次参会论文更加全面、丰富,建议今后各财经类院校要加强合作,分享数据,推动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持续深入研究。

下届会议承办单位广西财经学院蓝相洁副教授做了表态发言。本次学术研讨会的顺利召开,不仅拓展了我校师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术热情,更加强了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各基地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对进一步合作开展研究我国区域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条: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财税系教师赴我校考察调研 下一条:财政与税务学院举行本科生导师制启动仪式暨导师见面会

关闭